
1990年8月初,海湾地区局势突然急剧变化。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拒绝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,坚持让伊拉克军队进入科威特。为了对伊拉克实施制裁,英国和美国等国家迅速动员军队股粮网,准备对伊拉克展开军事打击,海湾战争一触即发。
就在紧张局势中,中国政府决定派遣外长钱其琛访问中东,目的是为缓解危机,推动和平解决。钱其琛与萨达姆会面,试图寻找和平途径解决争端。
1980年11月11日,钱其琛的专机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。下飞机时,钱其琛走进了现代化的萨达姆机场。下午1点,钱其琛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会面。阿齐兹是萨达姆最信任的外交官,被誉为“外交智囊”,以口才和机智著称,是许多外交官头疼的对象。
两人会面时,阿齐兹热情邀请钱其琛落座。钱其琛简要说明了自己此次访问的目的——中国始终关注中东局势,愿意为伊拉克危机的解决提供帮助。钱其琛指出:“虽然我们无法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,但中国坚决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事业。”
展开剩余78%他还强调,中国并不图谋中东的私利,毕竟中东地区的资源关乎全球和平与利益。他继续传达了一个信息:世界各国领导人都一致认为82事件无法接受,强调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,放弃使用武力。
接着,钱其琛向阿齐兹说明,若爆发战争,伊拉克将面临极大的风险股粮网,生死存亡之局。美国国务卿已经表态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打击,这一信息显然给了阿齐兹很大的压力。钱其琛进一步建议,伊拉克应当灵活应对,考虑撤军,这样才能赢得更多国家的支持。
然而,阿齐兹反驳道,英美等国拒绝谈判,并试图把“82事件”的责任归咎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问题,试图将科威特问题与其他问题混为一谈。面对这一坚持,钱其琛耐心地提醒阿齐兹,战争不仅会对伊拉克造成毁灭性影响,还会加剧中东地区的动荡。
阿齐兹显然意识到,钱其琛的话极具分量,特别是关于美国出兵的可能性。于是,他邀请钱其琛参加晚宴,气氛稍微缓和。席间,钱其琛再次重申,科威特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,但阿齐兹对此嗤之以鼻,讽刺科威特的政治现状,暗示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。
钱其琛看出了阿齐兹的狡辩,决定将希望寄托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(PLO)主席阿拉法特身上。会见阿拉法特时,钱其琛将与阿齐兹的谈话内容告诉了他。阿拉法特坚持认为,科威特问题必须与巴基斯坦问题一起解决,并提出若美国展开军事行动,阿拉伯国家将通过石油制裁美国。钱其琛很快理解,阿拉法特并不关心科威特的命运,而是利用萨达姆来处理其他战略问题。
会谈结束后,钱其琛前往萨达姆的办公大厅,与萨达姆会面。钱其琛递交了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信件后股粮网,萨达姆邀请他坐下。钱其琛简要汇报了与阿齐兹和阿拉法特的会谈,明确表示中国将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事业。
谈到国际社会对82事件的强烈反对,钱其琛提出:“我希望认真听取阁下的意见,如何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一问题。”
萨达姆显得不急不躁,回应道:“坐下来交谈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,科威特本应是伊拉克的一部分,就像中国的香港一样。”
萨达姆坚持认为,科威特并不是独立国家,而是英国的产物,现在美国又企图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。他提到,科威特依赖美国来向伊拉克施压,他的言辞逐渐激烈,并表示,阿拉伯世界应联手要求以色列归还巴勒斯坦领土。
面对萨达姆的立场,钱其琛耐心反驳道:“香港与中国的关系与科威特与伊拉克的关系完全不同,香港从来都是中国的领土,近代被英国占领,而科威特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。”
钱其琛继续阐述中国的立场,指出中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香港问题,尽管中国不畏武力,但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。
尽管钱其琛认可萨达姆提出的坐下来谈判的建议,但他多次重申中国政府的立场:不提供具体解决方案,也不做任何调解,所有决定都应由伊拉克自己做出。
最终,钱其琛再次提醒萨达姆,美国已作出出兵决策,一旦军事行动开始,战争几乎不可避免,伊拉克将不可避免地被波及。萨达姆仍坚决反对美国干预中东事务股粮网,最后在谈判中,他起身离开了座位,结束了这次交流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