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几年智策管家,中美关系中的关键词之一就是“制裁”。几乎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传出某些公司或单位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消息,尤其是与芯片相关的产业,成为了制裁的重灾区。
在这方面,俄罗斯和中国可以说是同病相怜。早在2014年,俄罗斯就开始受到美国的制裁;到2022年,当普京决定进攻乌克兰时,美国也立刻加大了制裁力度。
尽管面对这些压力,俄罗斯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,尤其是在芯片领域,外界曾预测的“芯片短缺”并没有出现。这一切背后,其实是俄罗斯科研人员多年来在逆境中积累的创新成果。
展开剩余83%2022年,俄乌冲突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,随之而来的能源和粮食安全危机也迅速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。俄罗斯的经济在短期内遭遇了严重打击,许多国际公司撤出了俄罗斯,俄罗斯也被踢出了全球支付系统SWIFT。然而,这对俄罗斯的芯片产业造成了明显冲击,芯片制造商也因美国的制裁停止了与俄罗斯的合作。
在前苏联时期,俄罗斯的半导体和电子产业技术就相对落后,主要依赖于其他加盟国。基于这些基础,俄罗斯的芯片发展一直面临许多挑战。尤其是军工领域,虽然俄罗斯有自主设计芯片,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制造能力,这些芯片只能外包给其他国家生产。
战前,俄罗斯大量进口芯片,尤其是中国产的中低端芯片,占据了其市场的一半左右。战争爆发后,欧美的制裁让许多芯片企业停止与俄罗斯的交易,这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。因为在现代工业中,芯片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智策管家,缺少它将极大影响生产。
不少西方政客曾认为,俄罗斯军队由于缺乏芯片,将无法生产导弹和其他武器,甚至有领导人提出俄罗斯可能会拆解家电从中获取芯片。然而,这些观点显然低估了俄罗斯的应变能力。俄罗斯军队的导弹,如X-101和X-22,依然高频率地出现在战场上,证明了这些预测是错误的。
虽然芯片的短缺曾对俄罗斯带来一定影响,但他们很快通过土耳其等国家绕过制裁,成功进口了所需的芯片。更重要的是,俄罗斯军工界由于长期缺少高端芯片,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能够在没有最先进芯片的情况下,依然生产出先进的战机和导弹。
芯片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,从飞机到手机都离不开它。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将芯片产业视为制衡中国的关键领域,然而,芯片的种类繁多,最常见的有商业级、工业级和军工级三类,其中军工芯片的要求尤为苛刻。
以歼-20战斗机为例,它需要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,要求使用的芯片不仅要耐用,还要具有极高的稳定性。因此,军工芯片对制程的要求不如商业芯片那样依赖于先进工艺。这样的芯片相对简单,但也更具抗干扰性,适用于复杂和多变的军事环境。
对于俄罗斯来说,芯片的紧缺并没有导致其完全陷入困境,反而促使其创新发展新的替代技术。俄罗斯的一些科研人员研究出了激晶体振荡器,这种器件不仅稳定性高,体积也较小,能够有效避免依赖芯片的局限,使得俄罗斯可以在制裁下依然保持一定的军工能力。
此外,俄罗斯在研发新一代防空导弹时,选择了更为先进的X波段而非C波段,这种创新突破使得他们能够在面对制裁时,依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技术进展。即便美国的制裁不断加码,俄罗斯依旧能够绕过制裁,进口所需的芯片,保持军工业的运转。
虽然制裁给俄罗斯带来了压力,但也激发了其自主研发的动力。为了减少对外部芯片的依赖,俄罗斯政府制定了长远的半导体发展计划,计划到203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芯片国产化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在芯片制造过程中依赖的氖气、氦气等材料的生产也得到了国内的支持。尽管部分关键材料的供应受到战争影响,俄罗斯依然通过限制出口等手段,向美国施压。
与中国的情况相比,虽然俄罗斯的芯片需求量较小,市场有限,受到的制裁影响相对较轻。但中国的芯片产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,因为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尤其是在消费电子、汽车等领域。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,迫使中国加速推进全产业链国产化。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中国曾错失了独立研发芯片的机会,但如今面对制裁压力,国产芯片正迎来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机。虽然中国仍然面临许多挑战,但通过借鉴俄罗斯在逆境中创新的精神,逐步突破技术瓶颈,完全可以迎头赶上。
中俄两国在芯片领域面临的困境有所不同,但都面临着“卡脖子”的压力。俄罗斯通过创新和灵活应对,在军工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,而中国则被迫推动全产业链国产化,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,但未来仍充满希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